山东移动2018年“和教育”合作伙伴招募项目招募公告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让广大教师种下踏踏实实为教学奋斗的心

更新时间:2015-10-23

日前,全国1270万中小学教师收到了国务院发出的一份“大礼包”: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包括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并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等。

面对这千呼万唤始出来、“条条都是干货”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纷纷点赞。但这事关1200多万名教师切身利益的改革决定将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成了广大教师更加关心的问题。本报现收集整理相关建言、建议,以期对这项利在千秋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有所裨益。

拓展通道

让大家能够收到这份厚礼

首先是教师晋升硬件之难。就笔者所在的省份来说,乡镇教师评审高级职称必须具备县级优秀教师(班主任)证书或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比赛一等奖以上。而上级部门每年分配到乡镇的名额数量有限,为了获得一个先进,教师之间互相争夺比比皆是。而在比赛方面,乡镇学校能够派学生参加县级比赛的为数也不多。所以这些都成了影响教师晋升评级的巨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消释着教师进取的积极性。

其次是评聘的指标之难。近年来,国家逐渐放开了对教师评审职称的限制,对身处基层的教师实行了即评即聘制度。但是在城镇学校却仍然实行的是指标聘用方式,那些评上了职称的教师只有等着已经聘用了的人员退休或者晋级空岗后,才有机会聘用上,而一旦有了空缺,则又是成了一窝蜂抢上独木桥现象,有关系的拼关系,没关系的拼证书,没证书的找茬子,大都要闹个红脸方才罢休。

因此,教师节之际给予1270万教师的大礼包,不仅要让大家看得到礼物,还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大家收到这份厚礼,在评审职称时更多地拓展评审道路,在聘用时改变唯指标而用的方式,让广大教师看得到花,摘得到果,种得下踏踏实实为教学而奋斗的心。刘永红

去行政化

评聘应进一步去行政化

我国目前的同行评价,是在教育和学术行政化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进行的。一些号称是同行评价的机构,如学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由行政机构聘任,委员会的运行不独立,结果同行评价容易被行政和利益因素操纵。对于这种情况,有人担心,取消硬性的论文标准后,在职称评审中,人情、关系风会更盛。

我国中小学职称评审制度的另一问题是,职称和待遇紧密挂钩,这并不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这次职称评审改革,提出职称评审要和岗位结构结合,不能脱离岗位进行资格评审,这有进步意义,会让职称的“职务色彩”更浓,但并不彻底。必须意识到,我国职称制度本身,就是行政评审体系,职称是行政机构管理、使用、评价人才的手段。

因此,要让中小学教师充分享受职称改革所带来的红利,还需加大行政评审制度改革,进一步去行政化。如对于农村教师应当是过程性评价,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付出,而不是只看“结果”。另外,对于农村教师,不能把待遇和职称挂钩,而应与农村教师岗位对应,只要在农村教师岗位工作,就有比城市学校同样岗位更高的待遇,才能解决农村学校吸引不了人才的问题.熊丙奇

倾斜乡村

倾斜乡村是匡扶应有的公平

教育公平关系社会公平、国家前途,适当倾斜乡村、落后地区不是搞特殊,而是匡扶本应有的公平。

通过适当的倾斜,能吸引更多的师范毕业生去任教,假以时日,城乡、发达和落后地区的教育差距可以缩小。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掌握职称评定的主要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这部分群体,大多在城市工作,不少是从城镇优质学校管理者一步步提拔上来的。职称评定过程中,如果规则制定不够科学,评定过程公开透明度不够的话,优质学校和城镇学校的老师在职称评定上将继续享有优势。若此,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不公平,而且会浪费更多的教育支出。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从顶层设计上足够重视,明确各级职称分配的均衡化,并适度向落后地区、乡村学校倾斜。当然,为防止一些人钻空子,在落后地区、乡村学校暂时任教目的就是为了职称而来,必须规定在这些学校的最低教学年限;其次,教师职称的评定不能简单由教育部门官员说了算,要给予教师群体足够的信任和评定空间,并做到公开透明,让职称评定经得起考验。张燕

改革工资

需要工资制度配套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虽有助于教师流动和实施岗位聘任制度,但是,对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有帮助的,重点仍然是教师工资制度。

由于各种原因,从2006年到现在,中国教师工资标准只在今年略作调整,还主要是服务于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大大落后于通行工资的变动”。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北京某中学教师告诉财新记者,今年工资调整后,“每月实际工资只涨了几十元,其余都上缴了基本养老保险”。

意见明确,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要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这值得肯定,但是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要在更开阔的视野上思考,“不是标准加些什么、去掉什么的问题”,按照现在的路径走下去肯定不行,而是要建立程序的概念,争取做到相对合理。曾晓东

自动晋升

评审不妨采取“职称年限制”

在传统的职称评审中,中小学老师想晋升高一级职称,要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但不少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提升评审门槛、压缩评审比例,对评审论文的发表级别、个人荣誉奖励、全市公开课数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且,职称评审的不少条件需要的不仅是努力工作与勤奋研修。以综合荣誉以及各个级别的公开课为例,在现实中往往与权力大小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一些地方,职称评审制度更多的是行政权力的意志体现,普通教师对此无可奈何。

行政权力过度主导的评审很容易异化为权力游戏。所以,笔者认为,不妨采取“职称年限制”,即服务到了一定年限,符合一些相关的基本条件就自动晋升。相比之下,这种“年限制”更能够保障教师的独立和自由,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殷国雄

体现人性

评职称应体现人性力量

启蒙教育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胜任的,需要爱心也需要能力,能把这些融合在一起的就是高水平的教师。

我们习惯以单纯的学术研究,来评定工作水平,这种模式已经在某些医生身上出了问题:能写论文或者说能发表论文的医生,未必能看好病。同理,是博士、能教大学生的教授,未必能教好中小学生。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不仅是学术,还有人性的力量,还有能将学术与人性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爱学生如己出的操守。这些如果能集一身,大约就是那些至今记忆在我们心中的好老师了。此次中小学职称评定的改革,但愿能遴选出这样的老师,寄托我们所有做过学生的感情。

为师者,至少要把教学当成事业,甚至当成乐趣,而且发自内心地爱学生。然而,在目前从业的教师中,却存有一定数量的并非热爱而为之者,这也是为什么时有虐童的事件出现。因为教师这个职业,于他们也许只是谋生的饭碗而已,如果职称评定不能体现教师的人性力量,就很难避免一个不爱学生的人成为老师,甚至拿到正高级职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2014版权所有